我想说,不管您的故事如何上演,最重要的是,天下的父母亲们,请好好看一看您们的孩子,好好的爱他们,好好陪他们长大。我感觉幼儿的人格就像缺角的拼图,少了父母那两大块,那将永远是造成种种遗憾的缺角。我的人生必须在兜兜转转后,才能重新找回遗失的拼图,才学会原谅,我不希望还有很多以前的杨秀丽,在挥洒着自己的怨恨,让所有的恶都从自己的潘朵拉盒中,泄洪……
教育是什么?最近在忙幼教专题报导,我有幸走访很多父母,仿佛置身活生生的活人图书馆。前几天访问了一对移民澳洲的父母。爸爸看到以前在幼教,在儿子亲子桥里所撰写一篇爱儿心得,忍不住当场泪洒!看来我不是做记者的料,因为看见他哭,我也忍不住掉泪……实在pai seh到极点,结果只好趁别人看不见,湮灭证据再继续,不过因为妈妈就坐在我旁边,所以……还是被看到了。
这对天主教父母,一直在寻找一个最适合孩子就读的梦想乌托邦。结果却因为环保而首次走进慈济,竟然在环保站旁发现一间幼教。他对刚发现的大草场很满意,想如果孩子能在有着一个草场的校园成长,在草场上蹦跳、快乐的成长,感觉真好。他把妻儿带来慈济,两人决定让4岁的儿子在5岁那年转进幼教就读。天主教与佛教?爸爸和妈妈异口同声,宗教是融合,还是彼此学习。爸爸的回答更让我佩服,他说来到慈济,更让他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天主教徒。如此开阔的胸襟,所以才能随处自在,不管在马来西亚或是澳洲,两人与一对子女都游刃有余,快乐的活出美满人生。
最让我感动的不只是宗教大同感,更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态度。爸爸很爱一对儿女,在亲子桥的字里行间,有他与儿子在家里的温馨互动,甚至还有爸爸所画的插画,更重要,是满满的爱。尤其是那封信,更是让人感动,多年后,他自己重读,都忍不住泪洒当场。那是一个爸爸对儿子最纯净的爱,和永远不间断的祝福。能拥有一对开通,充满大爱的父母,是天下孩子们的渴望。
另一个家庭,妈妈给自己特殊的天使,一位轻微过动自闭的儿子,选择了慈济幼教,希望孩子自小能受到品德教育的洗礼。妈妈为了儿子,尝尽酸甜苦辣,最终苦尽甘来,一样欣慰的泪洒现场。妈妈欣然分享儿子的点滴,俨然像个专家。她一再重申持续性的教育,即家庭和学校所学的没有分别。每天下课时,一定跟老师询问孩子的一天,来协助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及时纠正。移民澳洲的黄爸爸也说,不然孩子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个大人,一个说这个,一个说那个,孩子只会感觉混乱。
采访过后,我恍然发现,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教育的重要性。教育展现亲、师、生以及环境的一致重要性,如果你是爸爸或妈妈,那么就像特殊儿子的妈妈所说,“把孩子生出来后,我们还有责任,就是好好教育他。”黄妈妈也说,“我们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们。”什么是最好的?我想,如果你能陪他们一起成长,不缺席他们的童年,而是随时都在一旁引导,也陪他们一起成长,那就是最好的礼物。
我没领过这份礼物,所以曾一度感觉世界是灰暗的,必须讨回所失去的,而让在自己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中。我曾听说有父母曾因为孩子出生时出现状况,而首肯医护把只剩一口气的早产儿放进垃圾桶中。结果孩子在多个小时后,被清洁妇人发现还活着,才被不忍的父母抱回,结果妈妈一直觉得内疚,所以选择溺爱来弥补。而孩子似乎保留着被遗弃的记忆,而百般考验着妇人。
我想说,不管您的故事如何上演,最重要的是,天下的父母亲们,请好好看一看您们的孩子,好好的爱他们,好好陪他们长大。我感觉幼儿的人格就像缺角的拼图,少了父母那两大块,那将永远是造成种种遗憾的缺角。我的人生必须在兜兜转转后,才能重新找回遗失的拼图,才学会原谅,我不希望还有很多以前的杨秀丽,在挥洒着自己的怨恨,让所有的恶都从自己的潘朵拉盒中,泄洪……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