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阅读悦读 (16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推廣閱讀的念頭,從前年看見我們家小姪女,小姪子也很拼命滑手機開始......想我是個被書養大的孩子,很多好書的內容還一直與我同在,所以,我們家小瓜怎麼可以只滑手機!腦裡,有很多很多的推廣閱讀的渴望!

這些念頭,得到了一群志同道合志工夥伴的支持,去年除了一起到檳城環保站學習書籍領養中心的運作,我也開始在12月20日開始收到環保站志工篩選給我的好書後,開始在身邊推閱讀...

聽到大家把書帶回家後,孩子在家裡放下手機看書的分享,或是看見領養書後就在草場跟孩子們說故事的畫面,就覺得很幸福,很快樂⋯我想大家不是喜歡滑手機,而是因為沒有遇上好書,對吧⋯⋯

今天開始推薦我精選的惜福書《月亮薄餅》和徐有利的哥妹倆漫畫故事。大力推薦溫情原創漫畫系列,除了支持本土化,內容也正向勵志,值得大人小孩共讀!閱讀,可以從簡單的漫畫故事開始,每天都看完一本,超級有成就感!IMG_2147e.jpgIMG_2145e.jpg

順便圓滿今年要練習畫的願望...

未來歡迎大家到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惜福好書哦!
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站在一片火紅的夕陽前,生命是如斯美好。當你永遠閉上這副身軀的眼睛後,你會去哪裡?

《與神同行》?

我不知道呢。

確實,《與神同行》令我驚艷。我一邊看,一邊想著,何以我亦讀經,卻沒有如斯天馬行空的現象力?如果是我,會寫出什麼故事?越發欣羨韓國漫畫家周灝旻的腦袋。

看此戲猶如走過一遍7大地獄,看盡一個所謂“好人”的死後審判。同時,亦回看個人人生,若有所思。

怎麼我會認為,在還未去7大地獄前,這人間,竟已是地獄遍野呢?而這地獄門,還是由你我一起創造,用我們每一個的,一念之間。

與神同行與否,只在那一念一念之間而已。
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429901_10213908602099455_8391168041136950401_n.jpg

《謝謝你遲到了》是三度普利茲新聞獎得主,當了十七年記者,寫了二十年專欄的著名作家湯瑪斯.佛里曼的第七本書。而啟發這本書的動機有兩個,一個跟遲到有關,另一個則是他在停車場,跟一位原籍衣索比亞的收費員的奇遇。

佛里曼用了三年趴趴走全球,匯集了豐富的資料,書寫出他最擅長的解釋性新聞報導,透過這本書,帶出市場全球化(Market),氣候變遷(Mother Nature),科技發展(Moore’ Law)的快速世代中,如何放慢腳步、安身立命、整裝待發。

我不是科技人,看這本書的目地,純粹出於好奇。打開報紙,漫天都在談大數據、人工智慧,然後就是斗大的“取代”威脅,只要清醒的,都會頓時為之一振,認真的重新思索自己的當下和未來。嘿!我可不想不明不白地,就這樣被機器取代啊!

從翻開第一頁,我就欲罷不能,讀過第一遍後,蓋上這本書後,我讀到了兩個很重要的訊息:

第一個學習,得套一句金城武的廣告詞:世界越快心則慢(行動)。
另一個,則要套用書裡的其中一個小標:寫作就要發光發熱(目標)。

佛里曼在放慢、反思的過程中,體悟出:“在這樣的時代,我們特別需要暫停、反思、切勿恐慌、退縮。這不是浪費時間,也不是分心,唯有這樣,你才能了解這個世界,更能有所成就,不會淪為空轉。”

當然,最重要的是,你在快速的旋風中暫停時,做了什麼事?

對我而言,每一天都可以來個暫停,以及跟自我對話,認清目標,再加諸行動。每一天抽空,重新思索種種構想,重新想像可能會發生什麼事,更重要的,就是重新鏈接內心深處的信念,找到一條更好的,邁向未來的途徑。每個人都想改變世界,誠如那位來自衣索比亞的收費員,用心寫作來喚醒世人對衣索比亞的關注和理解。在快的背後,除了名利兼收外,不應該失去為了全人類的福祉,而拼命努力的真心吧!

文章標籤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微物之神》說的是印度一個小村莊,一對異卵雙胞胎兄妹艾斯沙(Estha)和瑞海兒(Rahel)的經歷和觀察,帶出他們的媽媽阿慕和家裡長工,份屬賤民階級的維魯沙,一段帶著悲劇色彩的禁忌之愛。

作者阿蘭達蒂.洛伊用微乎其微的小事物,如外在的“一隻死在花蕊中的蜜蜂”,“放蕩的果蠅”,“磚墻上生出的綠苔”,乃至內在的“茶色心智”,“住在裡面那隻對過往噴出鎮定劑的不安的章魚”等翻轉腦袋的微不足道……精彩的描繪出了小村莊裡的,帶著禁忌而缺憾的愛恨情仇。

記得跟著大愛台王俊富老師在進行《華人本事》記錄片的拍攝時,老師曾提醒身為媒體工作者的我們:

“平時多鍛煉觀察力,到每一個地方,都學著感受周遭的氛圍、氣味、聽到的、看到的、其他人在談論什麼……”

“作為媒體工作者,要善用五官,好好去觀察,抓重點,把故事放在對的脈絡下鋪陳。”

我也很喜歡觀察,閒暇時,也愛把在志工服務過程中的觀察和感受,描繪一二。然而,洛伊的觀察力和背景知識的豐富,在我一開始翻閱時,就不斷的令我的驚艷,像海浪一樣,在蔚藍的海岸邊,不斷的持續在腦袋裡拍打著。

洛伊描繪瑞海兒的表姐蘇菲默爾的喪禮上的形容,至今還讓我感覺蘇菲默爾正在我的腦袋裡翻跟斗,顛覆我的枯燥而貧乏的南洋想像:

瑞海兒注意到蘇菲默爾醒來參加她自己的喪禮。她讓瑞海兒看兩樣東西。第一樣東西是黃色教堂剛剛上漆的高圓頂,……另一樣是那隻讓瑞孩兒後來尖叫的蝙蝠寶寶……在小蝙蝠飛入天空,變成一架噴射機,……只有瑞海兒注意到蘇菲默爾在棺材裡秘密地翻跟斗。pg 7

讀到最後,我知道我能收穫的,只是簡單的片面印象,因為對背景知識的匱乏,我無法如其他有學術背景的讀者一般,讀出了“敘利亞正教的資產階級家族”,“男性沙文主義”,“親英情結”,就像我不知道“微神”是一個對國家神話、種族中心主義這樽“大神”的隱性諷刺,抑或是作者想透過此書表達的“非暴力主義”,抱歉,我還feel 不到啊。

而我這個凡夫,終究還是感受到了《微物之神》的細緻美學,它打開了另一扇門,讓我窺見,原來,當你備有充足的學識,它可以打開其他千千萬萬個腦袋,進而激發了一些,我希望是好事的火花。

文章標籤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讀好書,是為了充實滋養自己的生命,不是為了囫圇吞棗,也不是為了迎合任何外在世界的需要,其實讀好書,就好像在餵飽自己的身心靈。到了不惑之年,才開始要充實自己,我一點也不覺得晚,不過就比別人晚熟而已,好過從來不踏出第一步吧!

換個說法,就像暢泳在書海裡。你知道的,現在的海灘,充滿垃圾,你得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海邊,然後把腳浸泡在海水裡,只要適合你,不妨大膽的跳進去,好好游一游。在這個過程中,你總邊做邊調整,找最適合調整你人生的方式,這可以是補具,也可能是智慧或方法,好好的享受旅程吧!

這是生平第一次以書為主的考驗:從10/7/17開始到16/7/17,天天都翻閱一本書。這些,都是那一個星期,我讀過的好書。在讀的過程中,不斷調整自己的讀書方式,同時也讓適合自己的理念,慢慢的發酵,滋養生命。

10/7/17 《死過一次才學會愛》Anita Moorjani:每個人都該活出最美,遇到煩惱,都該讓自己安靜下來,好好跟自己和解,學會愛自己。也許,是因為我常年在臨終病房當志工,也接觸很多臨終病友,甚至身為攝影師,也拍過大體老師,病友瀕臨死亡的過程,對我一點都不陌生。只是這輩子,我還不曾死過,這本書,多少提供了我一些安慰和想像啊!(這本書還讓我知道了死後的世界,跟《Interstellar》裡面所描述的有像啊!)

11/7/17 《如何培養美感》漢寶德:多看美的東西,才能培養美感,對已經被成人世界綁架的大人,需要有堅持的志氣,才能不斷充實自己的美感。對我這個入門者,加上攝影師而言,我開始從清潔整理自己和自己的環境中,先培養簡單就是美的氣質。 

12/7/17 《烽火守書人》Saad Iskander:一位勇敢堅毅的文化學者,能夠為自己國家做什麼?就是實際的回到烽火中的故國,守護文化遺產。那份勇敢,我懷疑這輩子我是否能具備。無論如何,透過這本書,我對伊拉克巴格達,有了更直接清楚的認識和印象。

13/7/17 《當和尚遇到鑽石》Geshe Michael Roach:追求精神生活的人,也可以和氣生財;我們所看到的外在印象,都是由心所反射,而我們可以透過好的心的銘印,加上六時書來追踪我們的心念。我們也可以在家裡創造一個靜謐的處所,讓我們能透過簡單的呼吸法,把心安靜下來,學著面對、解決和放下我們的煩惱。

14/7/17 《安靜,就是力量》Susan Cain: 我們不必改變自己去迎合這個外向的世界,應該好好認識自己,忠於自己,把自己放在正確的舞台上,發光發熱。

15/7/17 《無印良品90%成功靠制度》松井忠三:制度就是一群在一起工作的夥伴,大家一起建立的共識和默契,藉以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和個人見解。對我個人而言,裡面的48個方法,我目前開始進行的是清桌運動,以及不斷的在工作中思考自己的工作目的,給自己的工作設定deadline,也不定期更新自己的工作sop,與期不斷的從更適合的工作方法中,繼續提升。

16/7/17 《半農半X的幸福之路》鹽見直紀:人有無限的可能,除了衣食無憂外,更不要忘記發揮人生使命,而且不要僅僅為了自己,you can make this world a beautiful place to live on.我在這本書找到的關鍵字是action我還將夢想寫在mandala九宮格裡,開始天天看!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f62b19c-d49e-4e13-950a-cc35b95c61ed.jpg

如果你身無分文,
只剩兩塊麵包,
那麼賣掉一塊麵包,用這最後幾毛錢,
買一束風信子,充實你的心靈。~波斯詩歌

看完鹽見直紀的書,我忽然想起多年前與這首詩相遇時,心靈瞬間無比豐足的撼動。

鹽見直紀的人生,就如這首樸實卻富有寓意的詩,帶出身心平衡的豐沛。

鹽見直紀在29歲時,從作家兼翻譯家星川淳的著作當中,受到了作者“半農半著”生活方式的啟發,產生了“半農半X”的理念,並在33歲那年,因緣際會辭去工作返鄉,開始實踐「半農半X」的生活。

所謂“半農半X”,就是一方面親手栽種農作物,以獲取安全的糧食(農);另一方面從事能夠發揮天賦特長的工作,換得固定的收入,並且建立個人和社會的連結(X)。簡單來說,半農半X的生活主義,是以永續型的簡單生活為基礎,並從事發揮個人天賦的工作目的,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,而回歸人類本質的平衡生活。

多年前,我曾讀過他第一本書《半農半X的生活:順從自然,實踐天賦》,深受啟發。只是遲遲未能實現此願,只好忍痛割愛,將書送給了一位移居澳洲,買下一塊郊區地,展開農夫生涯的前輩,藉此鼓勵夫妻倆,在那裡開創美好未來。去年,終於飛到墨爾本郊區探望故人,跟一群在地老的很優雅的農民夫婦一起聚餐,當然為了讓我過過癮,還讓我幫忙在他的農場割割草,順道參觀了他們鄰居的澳式百年老宅,看到一隻像狗一樣溫順,會一直磨蹭你腳撒嬌的小綿羊……夢想中的生活呀!

文章標籤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2852e.jpg

松井忠三是前良品計劃會長,1992年加入良品計劃,2001年就任社長,並從企業文化著手,改革陷於虧損狀態的組織,使無印良品業績呈現V字型復甦,並繼續為組織打造制度,直到他在2015年5月退休。

他說,無印良品90%的成功,都是透過將仰賴個人經驗或是直覺的各項業務,轉為制度。這本書,用簡單的圖文,分享了48個號稱讓工作提早完成、減少失誤、以及增加樂趣的關鍵秘訣。

業務低迷的企業,常常會採取減薪、裁員、縮小事業規模的措施,而松井忠三卻是打造一套工作的標誌制度,要求所有員工一起來打造適合組織的制度,且定期更新調整,除了確定目標,精準執行;亦省去無謂作業,再透過向其他人學習、強化公司,還可以反映努力成果,激勵人心。

對主管來說,這本書裡面的方法,看似簡單,卻需要有極大魄力去實施,不失為為組織打造良好基準的制度。特別是什麼時候要大刀闊斧,又該如何要求和改變員工的習慣,

而身為員工,我個人對時時思考工作目的、打好基礎,培養工作制度化的習慣、以及清桌運動擬定工作完成期限;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,慢慢影響別人等方法,感覺受用。

我已經開始清理桌面,跟工作沒有相關的東西都清走……雖然看似小事,對我來說,卻是一個新的開始。


文章標籤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2851.jpg

曾在華爾街擔任律師的蘇珊‧坎恩,是位商業諮詢顧問,主要協助談判策略和個人專業形象。蘇珊身為內向者,卻生活在一個她稱之為“外向理想”的價值系統中,飽受種種磨難,於是透過多年的經驗與資料收集,寫了這本首次針對內向和外向性格所作的書籍。她用大量實例探討內向、外向在不同文化、家庭、職場的表現和發展,再教導內向者,如何將自己的特質轉為優勢。此書旨在幫助我們思考,並好加利用個人的性格特質,找到屬於我們的生命舞台。

蘇珊以自己為例,說明當年年資尚淺,而且天性害羞、內向的自己,在面對一個重要的談判時,如果在關鍵時期,害怕地無法反應,卻忽然想起對自己的一再提醒:雖然自己很內向,但是內向的人,在談判桌上卻具有優勢,說話雖輕柔但堅定、經過深思才出口、個性溫柔因此就算展現強勢,也不會讓人感覺過分,最重要的特質是認真傾聽別人的答案。

蘇珊順應本能的優勢,做出反應,出乎意料的把原本箭拔弩張,沒有結果的談判,因為她用簡單的問題,堅定淡定的姿態,堅持做她該做的,最終兩邊忠於達成協議。事後,談判雙方都伸出橄欖枝,想要聘請她。

然而,蘇珊一直在做著的,卻一直是自我否定的選擇,譬如說帶了一袋子書的她,只能在被要求“盡可能吵雜”的喧嘩夏令營,乖乖把書藏好;或是到喧嘩的餐廳,與友人晚餐,甚至,要求自己成為律師,而不是她長久以來想要成為的作家(當然她最後如願以償,找到了自己的舞台,也成為作家)。

我想起了美國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瑪希‧艾波赫(Marci Alboher),在2007年創了一個新名詞“SLASH”(斜槓青年),指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僅從事一份工,反而同時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,他們介紹自己時,會用「/」(slash)來區分不同職業。

我發現,在內向和外向之間,我們其實也很多的斜槓。我是個即喜歡安靜看書(內向)/又喜歡認識新朋友(外向)/不太在乎財富和名聲(內向)/動作很快,喜歡一心多用(外向)……找到一個平衡點,不是盲目的附和,而是仔細思考自己的方向。

身處這樣一個對每個人,都有著不同要求的世界裡,我們根本不該人雲亦雲,反而更需要學著認識自己,忠於自己,不管你是外向,抑或害羞內向,都應該學著了解自己的屬性、天賦,在屬於你自己的舞台上,盡情發揮。

是的,我們沒有必要去改變自己,來符合別人,以及社會的需求。不管身處什麼的環境,面對怎樣的考驗,不要當山寨版的somebody,也許當年我們年紀小,被父母要求,但記得我們長大後,我們已經有能力,重新認識真正的自己,忠於自己的本性,這輩子,定會活的像你自己想像那樣獨特而美好。

我相信這本書,會是你重新認識自己的開始。

文章標籤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70713_YSL01_4_001.JPG

麥可.羅區格西以優等的成績於普林斯敦大學畢業,在就讀大學期間,他還曾前往美國白宮,接受美國總統親自頒發的總統學術獎章等。看似人生勝利組,卻因家人驟逝的無常,改變一生。

大學畢業前夕,母親忽然去世,加上父親及兄弟相繼過世,他對人生產生懷疑,由於曾接觸藏傳佛教,學過藏文,他在急於探索生死問題下,放棄繼續深造的打算,離開美國到印度達蘭莎拉,進入色拉寺研讀佛學,成為一位受戒的藏傳佛教僧人,在經過22年的學習,獲得了格西,即佛教博士的學位。期間,在西藏上師的要求下,他回到美國紐約,選擇了鑽石業,並將佛法融入商業,將借貸五萬元的小公司,在17年間,經營成年收入一億美元的大企業。

這本書,談的就是這位佛學博士,如何在鑽石業實踐佛法的故事。

◎ 簡介:將《金剛經》用在商界 佛法生活化

這是一本與其他商業書籍不同的書,因為它所探討的內容,源自佛教智慧的古老經典《金剛經》。羅區格西了解上師要他經歷一般人在日常生活所遭遇的困難,才能產生同理,進而運用佛法來幫助人們。透過他的實踐,讓我們知道在物質生活中,同樣擁有靈性修持的可能性,而在追求精神成長的同時,也可以善用眼前的物質媒介,使其成為助緣。

我是佛教徒,證嚴法師是我的人生導師,上人亦如羅區格西的上師一樣,殷切叮嚀弟子,善用佛法自度,還要走入人群,協助需要者,締造一個用真誠的愛,邁向人心皆淨化,社會亦祥和,天下更無災難的社會。

當我在工作上遭遇艱鉅的人事考驗,而後在媽媽罹患癌症的無常打擊下,我也學習運用佛法,超越困難。

“人要克服難,不要被難打倒”,“甘願做,歡喜受”……看似簡單的佛法,其實皆來自艱澀難懂的經文,經由上人淺顯易懂,生活化的詮釋,讓弟子能更融會貫通。我學著帶領自己走出低谷,也努力與家人一起,圓滿陪伴媽媽走過生命最後一程。而這一切僅僅不過是我所接觸的佛法的皮毛而已,我還未能掌握幫助別人,以及在佛法和物質生活中,如何取得平衡之道。

◎ 重點內容1:追求精神生活就不該賺錢?

文章標籤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70712_YSL01_2_001.JPG

薩德.伊斯康德是生於伊拉克巴格達的庫爾德族人,他在2003年海珊垮台,國家在百廢待舉之際,受邀擔任“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館長(簡稱--INLA)”,毅然放棄倫敦舒適的學者生活,帶著妻兒,回國協助搶救國家文化財產,重振國家。

這本《烽火守書人》,分享的正是這位堅毅的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,在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,在烽火下,期待讓伊拉克以外的民眾,在不透過媒體偏頗觀點的情況下,讓大家看見真實的伊拉克,所記錄的日記。伊斯康德視死如歸,在國家戰亂結束後,而重建政府仍處於宗教派系內鬥,以及武裝分子的游擊戰,在頻密的內戰烽火下,他毅然衝撞官僚體系,努力與四百多位館員,冒著生命危險,奮力為國家文化出力,重建一方閱讀天堂。

你能想像你剛歸國,就一直聽到汽車炸彈,像鞭炮似地,一路歡迎你嗎?而你的同事,都希望你快點離開,因為不想要你白白犧牲。

你能接受在工作上,幾乎每天,都聽聞周遭同事,不是收到死亡威脅,被逼撤離家園,就是被綁架,甚至被殺死的消息,而同事們在言談間,僅有不到兩分鐘的震撼與悲傷,又若無其事的,回到日常工作中,因為“面對死亡和恐懼最好的回應之道,是繼續工作,提升我們的服務。”

我實在無法想像,也許人的韌力,就是讓我們能在最艱困下,讓天賦無限發揮。

我最感震撼的,是書裡提到的這一幕:
2007年3月5日,星期一。
“今天將是我一生難忘的一天,因為在黑暗,仇恨及狂熱等情緒的蠻橫肆虐下,書遭到惡意的破壞虐殺……數以萬計的紙張飄揚在空中,猶如天空降下書本、淚水及血滴,場景是如此的超現實。”

那是一起汽車炸彈攻擊事件,發生在一條有很多出版社、印刷廠及書店的街道,以星期五的書市聞名伊拉克的街道,約三十人死亡,一百人受傷。INLA有九十五%的書,都購自此街。更甚至,伊斯康德有許多熟悉的出版商及書商,也在這起悲劇中,不幸罹難。

文章標籤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70711_YSL01_2_002.JPG

臺灣知名建築教育者漢寶德先生,一直積極在台灣談美,從著作《漢寶德談美》,《談美感》得到迴響後,他也希望從僅談美,不如起而行,培養普羅大眾,讓大家了解如何培養美感,落實生活美學。

要如何培養美感?漢先生說:“多看美麗的東西。”答案雖然簡單,但到底什麼是美的東西?怎樣才能經常看到它們?

雖然民間單位透過社會教育著手,積極透過博物館,演藝廳等單位,或是提供講座,透過美的經典推廣,固然是重要的起步,但仍然不足。漢先生為回應讀者對美感培養的需要,因而書寫此系列,他舉例說明,透過比較法談美,以美是形狀、色彩、質感、裝飾這四個元素的影響,來加以說明。漢先生也以此書拋磚引玉,期待能帶動更多有志之人,多寫可推廣美感的教本,期待讓民眾於生活中提升美感素養。

攝影師無法擺脫美,終其一生,似乎跟美,就注定相互依附,相依相生。公園裡,一道柔光,照落在紅青黃不一的葉片間,二十四歲的我,抬頭一開,美,從此進駐心頭,不肯離去。二十多歲才看見美,開始追求美,十多年過去,儘管被稱為攝影師,但對於何謂美,我仍然覺得懂得太少,太膚淺,但何謂美?要如何培養美感,依然是朦朧的,不知所以然的。

常常聽到為少兒所設計的美學教育,卻鮮少有為成人設計的美學教材。難免期待有人為我們這類站在藝術品,美的東西前,期待有能拉近距離的教材或是師長,引領我們走進藝術家的美感世界中,有所啟發。

難得有一本好書,一個有心推動的學者,然而對一介凡夫如我,根本還處於入門階段,加上身處南洋,多元文化的混雜,很多漢先生提起的美的東西,對我來說,總多少有些距離。儘管如此,誠如漢先生所說,要是沒有條件,又要以自修方式養成美感,那有志進入美感世界的朋友,定要調整心態,下定決心,培養學習意志,畢竟培養美感就如語言一樣,若是自小從環境中學習,自然就養成有美感的眼,而後天者,則一定要有意志,不斷堅持提升。

除了要以堅定的意志,持續在後天不斷加強美感外,還有一個對我而言,很重要的提醒:清潔是美感的真正初階。在生活中排除髒亂,養成習慣,自然就能透過清潔整齊的環境,沉澱心思,擦亮心鏡。漢先生說對清潔的要求越高,越能進入精神的領域,就如日本人和荷蘭人,要求生活環境中一塵不染,本身有高度的精神意義。清潔和整齊(簡單)並存,就已經自強身上升到美感的領域了。

對一個邋遢的攝影師,這不啻是個最好的提醒。從儀容到環境,如果都能保持清潔整齊,怎會不離美更近一步呢?

透過漢先生的引導及說明,你將學習將美,落實生活。美,本該生活化,又怎能讓柴米油鹽醬醋茶給淹沒,以至於忘記你並不是黃臉婆,仍然可以從生活中養出美感,讓美綻放,成為獨具風情的有美感之人。

文章標籤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-2618.JPG

第一次聽到Anita Moorjani死過復生,是透過一個採訪視頻。雖然半信半疑,但我習慣從聽到的聲音,閱讀過的文字裡,找出真誠,然後將可以用的,實踐在生活中。這種習慣,是從《Polly Anna》裡習得的,凡事都有其可取之處,也是從佛經中體驗而來,因為一切都是好因緣。

這位來自香港的印裔婦人在歷經四年淋巴癌的蹂躪後,瀕臨死亡,卻因為肉體脫離身軀,進入一個她所謂的“充滿愛”,而且過去,現在,未來平行的空間,重新認識、了解自己。她在這個凌空從心看見的過程中,放棄了對以往的自我思想上的自我束縛,進而順應生命的各個過程,從而使她取得生命最強大的力量。最終,她選擇回到人世,從內而外的愛,讓她得以讓原本就破順敗壞,充滿癌細胞的身體,進而自愈。

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,是她的自省:

看看我的一生!為什麼我一直對自己這麼嚴苛?為什麼我一直責怪自己?為什麼我要妄自菲薄?為什麼我不為自己挺身而出,勇敢地向這個世界展示我美好的靈魂?

她一直是壓抑而束縛的,在族群裡,在宗教裡,在想法中……就像我們每個人,都被日復一日,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想法,條規,進而遺落了心,不認得最初的真實面目,就連外在的面具,都是模糊的。

就連癌症,也是因為家人、好友罹癌,她疑神疑鬼,最終”如願以償“的罹患癌症,也因此埋下了從癌症死過一次,才學會愛的過程。

對於罹患癌症的朋友們,這本書,顯然指出心病還需心藥醫,一切要從心對治。

對於身心靈健康,但偶爾還是會受煩惱,挫折而傷心,傷腦筋時,這本書裡,還是有可取之處,我們這夥凡夫,需要隨時被提醒:

“當壓力、焦慮、不快樂等情緒來襲時,我會處理內在問題,一個人安靜地坐下來,或到大自然散步,聽音樂,直到在心裡找到一個平靜又安詳的中心位置。”

文章標籤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70219_YSL01_3_200_1resize.jpg
~從來沒有人循序漸進地引導我們思考新聞媒體的非凡能力。新聞媒體不但能夠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觀感,也能夠形塑心靈狀態。
~我們只在人生中的前十八年左右窩在課室裡,後續的人生則是一再受到新聞媒體的教導,而且其對我們的影響力也遠大於任何學術機構。
~質疑新聞為什麼重要?而是希望能夠以更自覺的方式面對我們吸收的資訊。
~新聞不該消除憤怒的反應,但應該為我們提供幫助,讓憤怒能夠出於適當的理由、達到適當的程度,也只持續適當的時間長度──並且讓憤怒帶有建設性的目的。


第一次有一本書,讓我有近乎把整本書都抄下來的衝動(我還真的做了....後期因時間關係才僅記錄頁數),因為幾乎每一段落,都讓我點頭如搗蒜,還會抬頭看看,低頭思考,再邊抄重點,寫下自己的感言。這可是第一次我如此認真的了解新聞之於我,以及我之於新聞,能夠如何平衡,學習,拉近距離的第一次。


才剛看幾頁,我就忍不住到處跟朋友介紹這本由Alain de Botton,英倫才子狄波頓所著的《新聞的騷動》,迫不及待與大家分享狄波頓的深入報導與慰籍。
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看《Dr Strange》是對腦袋和眼睛的一大考驗,簡直就像把我從位子上,硬拉了起來,然後讓我在戲院裡,像在異次元的一樣,快速漫遊。又像是把心從我的胸腔拉了出來,讓它遊走在古老和現實以及瞥見未來,在敗壞的未來和可挽回的未來之間,拉扯著。

一般的英雄片都是贏得很直白,但這部英雄片,卻針對主角的弱點,讓他不得不去面對自己,讓從來不願意接受失敗的他,為了願意幫世界多想一分,多做一點,而不斷在失敗中死去活來。

也許,這就是我們在末世中,也值得玩味的一帖。

Heh, we gotta do something, not only for yourself....
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60507_7608_ysl_1er.jpg

每個人,都有屬於自己的《靈山》。我即不是文學家,也不是作家,也就以一個平凡的,沒有任何學術背景的普通人的眼,來看他這本書。


老實說,這本書的標題,首先吸引我,再來,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光環。我們這些平凡的眼,老實說,看不懂藝術世界的大,但我們在自己的世界裡,也有自己依屬的美。雖然我看不懂高先生背後真正想說的話,但我喜歡這本書,說一個人,跟自己的對話,跟自己外在和內裡的角力。而最喜歡的部分,是他走進已經不森林的森林裡,所接觸的不大自然的大自然,帶給他的啟迪。


媽媽生病期間,照顧到疲累的幾乎沒有能量時,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:給我一片真正的森林,讓我喘一口氣吧!就這樣,森林聽見了,人也聽見了,我也走進了婆羅洲的,孕育我的土地上,跟森林在一起。在那裡,我只是單純的接觸不再是原始森林的次森林,但那些個跟大自然的親密接觸,仍然讓我驚艷。放下相機,淋著森林裡的雨,在雨絲的伴奏下,遊出那片美麗的小瀑布,我不敢相信,原來我可以那麼自然的,跟大自然和睦融洽,親密的接觸。


我沒有去找靈山,但放鬆了以後,我就已經身在靈山。最後那天,在螢火蟲的熒光點點中,我躺靠在sampan上,讓船兒輕輕的搖著彷若在搖籃中的自己,那些靜靜的流水聲,風聲,一段又一段的進入深層的意識中,成為生命中,最美的一段記憶。


沒有想到,最美的風景,就在這片我常年飛離的土地上,它最強大的,不是美麗,而是啟發我心靈世界中的寧靜之美,於是乎,我也就擁有了,屬於自己的靈山,屬於自己的,獨特的故事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60424_1992r.jpg

那時候,我只剩下勇敢?

只有當考驗越大,勇敢才會更大。這輩子,考驗不溫不火,不湯不水,可說是幸運了,就算是媽媽罹患癌症,也因為我早已身在慈濟,加上多年醫院志工的經歷,所以尚能游刃有餘,不像作者雪兒.史翠德的經歷:家暴,媽媽癌症早亡,讓她開始作踐自己的人生,再透過三個多月在荒野,重新面對,和縫補自己的人生。

我們經歷的都不大不小,但每個人,卻都背負自己的有形的,還有無形的“怪獸”。這本書,讓我重新看見每個生命,都有一個缺口,也有另一個出口,只是,你是否只剩下勇敢?
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ttp://www.washingtonpost.com/news/morning-mix/wp/2015/07/27/tragedy-of-golden-daughters-murder-plot-against-parents-resonates-with-asian-immigrant-children/

上個星期上遊戲治療課程時,老師Chris Ng就分享了很多他曾輔導過的年輕人的個案。在輔導課程中,老師說最忌的就是父母親常以為自己就是醫生,常在個案輔導有露出曙光時,就中斷個案。其中一個有自殺傾向的少年,就是被自以為自己是”醫生“的父親,屢次中斷治療,最終老師直接跟父親攤牌說,”因為你不斷的中斷我,我無法繼續協助,請另謀高就。“

最後的結局是,孩子嚴重到把自己的親人殺了……

在個案輔導和治療上,老師說,要處理的不僅僅是個案,大多時候,有問題的是”家庭“,再直接一點,就是”個人”問題。

我們常說是這個社會有問題,但在我們伸手指向別人時,先問問自己,我是不是有問題?從”我“這個人開始,我們發現問題,面對它,解決它,再輕輕放下它,再給自己一個擁抱,謝謝”我“願意聆聽和接受和放下。

過程也許是一念間,也許很短,也許需要幫助,也許是漫長的一生,這都取決於“我”。當你不斷的用充滿知識的頭腦來評估“我”的時候,那是“我”還沒決定從“心”出發。當你願意放下所有的“我”,試著用心思考,接受所有從“心”出發的建議時,那就是一個好的開始了!

你的心,其實一直都在跟你說話,但你太吵了,試著tune in,然後安靜,然後傾聽,然後面對,然後解決,然後放下。簡單就是簡單,複雜就是複雜,就一個選擇,that's it.

Life is beautiful, isn't it?

 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撰稿,對我而言一直非易事。也許,你會被嚇到,你不是攝影記者嗎?

攝影和記者,其實都是在投入慈濟後,慢慢檢拾起來的學習。

我來自Sarawak一個叫batu niah的小村子,在小學學中文,中學啃馬來文,大學轉英文書的半桶水環境中,載浮載沉的努力找到安穩落腳點。我曾經以為那個小村落就是一切了,誰知道有一天,我會從一個愛聽故事的小女生,變成一個記錄故事的大女生?

大學念的是0和1,只有電腦知道,對我而言,那是外星文,我只為“錢”途而念。所幸,老天待我不薄,我竟靠大量的閱讀和也許本質中多少存在的美感,當上了慈濟的攝影記者。

我必須比別人更努力,但我不知道要如何去努力?日復一日的,拿到任務,就努力的憑自己的感覺,去完成。在過程,累積了一些感覺,我於是憑感覺,努力把抽象感覺具體化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alllook.jpg   

漫畫中:一個人望天,接著就兩個,三個,很多很多個,最後連神也望上天了……

今天早上的同仁早會上,感恩vinn為我們分享了好書《思考的藝術: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》。

我對她所分享的第二項:社會認同(Social Proof)頗有感觸。

社會認同代表我們常傾向於當自己的行為舉止跟周遭的人相同時,該舉止就是對的;當越多人認為某種想法是對的,這想法也就越正確。

今早證嚴上人在《法華經》連線中感嘆:末法時代,真理在人的心中已經微弱。其實很多的無明,都出自人心。如果多數人有法/真理住心,就能安住心,不人云亦云,不聞聲起舞。

在我看來,如果心不好好照顧,常常給它真理,好話……如果人們都可以隨意在我們心裡丟垃圾,那麼我們不用等大三災,和小三災(饑饉、瘟疫、刀兵劫)……已經被可畏的人言,給“收拾”到一干二淨了。

Vinn的分享,也帶出了一個畫龍點睛的新聞片段,忍不住一定要跟大家分享這則多麼有點不可思議的新聞:英國馬拉松數千選手跑錯路 僅一人完賽

故事真實發生在2013年5月,英國東北部首個“北部馬拉松”中。5千人參加的馬拉松,由於第一位選手走的特別快,第二位走錯跑道,結果4998人都跟第二個一起走錯地方,就只有一個人成為冠軍……有點荒謬,卻很真實的發生中

將故事套在我的人生裡,發現,特別令我戒慎警惕……我虔誠期許,自己是清醒的,時時將正法真理滲入身心靈裡,走在正確的人生跑道上,活在當下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loadFile.do.jpg   

前天晚上要睡覺前,忍不住好奇,去翻《法華經》。因為最近熏法香時,認識了很多鬼神,甚至增進了許多科普知識。

第一次聽到鳩槃茶鬼,還有她為了愛自己的孩子,而去抓別人的孩子來吃……聽起來,還真自私,似乎也帶著自己的自私影子。

後來有天聽到上人解釋蜈蚣,腳細長共十五對,我才知道蜈蚣最前面那對腳有毒……

聽晨語連線,其實是現場親自上證嚴上人這位難得的明師所主講的生命之課。老人家那上至天文地理,下至人間地獄的生命教育課程,發人深省,但最重要的,其實就是期待我們都能把所聽,身心都吸收,並善用在生命裡。

一開始“上課”,是頭搖搖,就要搖到外婆橋,待上人最後結語“多用心”,才從外婆橋跳回現場,嚇醒!爾後,開始可以邊聽邊點頭,尤其是寫筆記的手,簡直不是自己的。唉,那些字,還是留給醫生去看,我只好收拾一下少數遺留在心裡那些看不見的筆記。常常都只會有幾個字,幾個比較能震撼自己的故事,留下來。對我來說,已經彌足珍貴!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