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ay 11 Tue 2010 13:21
  • 净心

IMG_0056a.jpg

我的幸运,在于屡遇明师教诲。生命中的每盏光,不见得能照亮我的内在,却往往提醒我捉住余光,把握因缘,善用当下。套一段何日生师伯的话来总结:成就动机 的抛弃,来自时刻满意当下,满意于做每一件事,不管大或小,不管人知或不为人知,而是认识自我有一颗永恒不朽的心,它就在当下,它原本就已充满能量,它原 本就无缺,你求个什么呢?

五月九号,佛诞节、母亲节、慈济日三节合一,是慈济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。44年过去,慈济早已走上国际舞台,为方便各国慈济人,证严上人提出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,都是三节合一的统一日子。

一早就受到一份心灵大礼—有幸拜读了慈济发言人何日生的发表在第52期《人医心传》的“成就动机”。忽尔发现,离认识自己,又多走近了一步。

说来也真奇妙,我与何师伯有过几面之缘,去年受证为委员时,顺道到网页组学习时,才知道师伯是网页组直属上司,有幸一窥他来匆匆去匆匆的风采。我喜欢师伯的文笔,常从他在《人医心传》的社论中学习良多。师伯的文章会迫使你去思考,也许是人生,也许是方向,抑或是一念间。能让人快乐的文章很多,但能人动脑筋去正视自己的文章,毕竟不是彼等苦海浪子们的首选。

成就动机逼我面对自私一面:“每一个人都追求成就动机。我们不管是做事业,求学,研究,创作,耕种,教导孩子,甚至从事对公众有益的事,目标有时候似乎是为他人,但是内心多少都可能带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成就动机。”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4813a.jpg

Erin Gruwell觉得最美好的就是每个人都认识到彼此的故事是真实而无所取代的。她从奥运的接力赛里得到一个点子,她希望学生们想象自己接下前一个人交给自 己的笔,就像《安妮日记》作者安妮法兰克写下纳粹屠杀的见证后,把笔传给自己,当自己写下关于身边人的故事而成为书籍时,就会有更多人会读到并说:我也有 这些经历,也许他们就能接下棒子继续写下去,故事就能传下去。有一天也许就能跑到终点而改变我们所遭遇的这些。

清晨五时许朝山,从停车区开始三步一跪,粗石压在手臂上,带来间歇性的疼痛;远不及走到行人区来得考验。人的烦恼不如粗石般好对付,它是沙尘,灰压压的布满行人区,印在手臂上的不再是小石子,而是石子加一臂灰尘,疼痛全面性的攻击整个曝露在地面上的身体部位。正如走入人群中修心养性般,在漫天灰尘排山倒海般地铺盖心室间,得学习境随心转,如如去除“尘”扰,恰如污中之莲,身陷泥中而不染。

上人曾说过,这辈子来世间,要学的正是低声下气。我常是为了出一口气,反反复复地吃尽苦头,惹来满心伤,满身利剑和多少恶缘?人要用多少时间来累积一把智慧的利剑,才能一刀把恶的源头斩断?

学习谦卑的走进人群,弯腰低头,因众生皆是师长,依循前人典范(我前面正好是吉隆坡执行长简师姑),去芜存菁。岂能不醒悟天高地厚,人不胜天,原本因脏痛而不愿低下的头,此刻,将额紧贴在地面上,虔诚放下。走进静思堂前红砖区,扫去手与额前的尘石,好比步入慈济世界后,将所有扰人的世间烦扰,毅然扫去。承接佛陀的教,上人的法,尽一个小小众生的力,去让世界更美好。上人说每个人都应像草间露,一人一滴就能润泽大地,怎能因善小而不为?

即将结束朝山静思堂大门,心中一动,满心的感动红眼眶。此刻仿佛已走向一个阶段性的结束,又是迈进深入性境界的起头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惭愧之极,我用多少时间来排斥丑陋,就浪费相等时间来培养一个好习惯来修改习气。近来与野新的草根志工们相处久后,慢慢看出为何她们静静的也很有力量的秘 诀。无外不是上人所说,做就对了。说太多,远不及不说话,却静静站定在所属定点上默默耕耘的人。这些藏镜人,能将你心里那根叫感动的旋,狠狠的拉起,刺激 神经线。

有形的水、火、风若不调和,即酿成毁坏建筑,威迫生命的大灾害;无形的人心无明,欲念如水,嗔心若火、痴念如风,也会有“水淹欲界、火烧色界、风吹无色界”的可怕力量。--《证严上人钠履足迹秋之卷2009年》,pg 686

沉默,是为了沉淀。在百忙中赫然发现,笔下那个人,已然越走越远。远的有点看不真实,是向往的我,却远不是现在的我。

生命的成长有很多阶段,尚未进入慈济前,是混沌开初,走入慈济后,从玩玩到认真看待,就像看待人生般,从刚开始的玩意真浓,一直到看透世故。

进入志业体后的成长,从开始的小心翼翼,到信心全失,再重拾自信,信心爆棚,到如今反观自照。

有些被硬压进潜意识里最阴暗处的,是最不想去面对的丑陋。懂得自我催眠向善,亦得提醒适时导恶,才能在人性的天枰中取得平衡,身心灵同步迈进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7983.jpg

到了30 几岁,要问自己几个问题:你这一生为何而来?特长是什么?对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?价值观是什么?你为何而战?--张明正,台湾趋势科技创办人

昨晚的梦的记忆犹新。梦与梦想相关,仿佛在看一场别人的生命转折点电影,我看见同仁从移居美国,又因对梦想的渴望,回流马来西亚的过程。

昨天从清晨六时许就一直忙到晚上十点才回家,上个星期,连午餐的时间都给了幼教小朋友,和他们混在一起。忙、累、忍……在这段忙碌如陀螺般的日子中,緊貼著我不放。忙中不忘作乐,玩起了拆字游戏,忙字拆开后,一个心和一个亡=心亡至变形扭曲;累=上面一块田下一个系,心系在田事里无法自拔,所以被压到透不过气啦;而忍最有心得,尤其在百忙中被人事考验-忍:刃心:一把刀插在心上,血泪两行啪啪流还要努力顶住!结果,这类杨氏幽默,成功地让我转移目标,至少不会一直在烦恼中拼命折磨心力。不过,我必须承认,我会溜进幼儿园,真正的目的,不只在呼吸逝去的童年,还有拉回越走越累越茫然的脚步。

33岁的大孩子和4岁的小孩子,会擦出什么火花?这尚未能拿捏,只是孩子们的纯真,协助了我洗涤内心的混沌,重新洗牌。

我又开始梦想的追逐了,从梦里开始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喜欢听故事,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将人生故事倾囊相向。野新的慈济人不一样,这些大部分由婆婆妈妈组成的草根慈济人,只要你真心对待,她们每个都迫不及待将故事塞进你怀里。感动,总把心头塞地满满的。

她们也许没有高等学历,没有显赫身家,整天在柴米油盐中浸泡的智慧,却远让我这种自以为是的高知识分子汗颜惭愧。读书会成为心灵加油站,透过不同阶级人士,将生活中累积的智慧透过话里行间,填上心头油量所剩无几的心灵油槽。

同时带动两个读书会,不由自主地分别出两种地区的人格特性,社区读书会帮我添加高级油,而野新的草根读书会,添加的是绝无污染的纯净有机油。两种油都能提升加速,也都是心头好,前者强劲,后者平实,最重要是透过加油再重新出发的冲劲。

昨晚的读书会以三节合一(慈济日,佛诞日,母亲节)为主轴,再带出以斋戒来报众生恩(慈济日)。由于前夜所挑选的菩提心要片段很摄心,所以大家都以斋戒为主,围成圆圈来分享。

每个人的故事都分外精彩。尚未持素者把问题抛出,就有人接招,依照自身经历,经验分享。有师姑说她因为孩子尚年轻,尽管与先生都能接受吃素,却因为心疼孩子未能吃好而无法下决心。上一代的想法,根深蒂固地左右着下一代的做法。《心素食仪》菩提心要中,一学者就提出由于上一代多以五谷及蔬菜为主食,而肉类是奢侈物,所以培养出--能吃肉才富裕幸福的错误观念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0934a.jpg 吉隆坡上空(2010年2月21日拍攝)

吴明沅听毕环保讲座后,感觉心痛,于是问自己:心痛是三分钟,还是永远?看完心痛后就算了吗?她开始行动,吃素,然后开始制作一连串的环保影带宣导。主持人带出了吴的 作品,虽然作品略显生涩,可是内容却让人惊艳。她以地球的癌细胞来形容人类,在一连串人类带出的灾难后果后,她用一句:永远不要放弃,就算是癌末的病人, 也有康复的奇迹。

台湾著名高空摄影师齐柏林有个梦,一个让他愿意为之抵押家产,花费精神财力的美梦。那是个为了启发别人爱一片生于斯,长于斯土地的梦,是为了让台湾人去救台湾,爱地球的高空环保电影梦。

每个人都有梦,大多时候,我们的梦是一个链接者一个,紧紧贴近的;更是一个启发另一个地,国籍著名高空摄影师恩亞祖貝特杭所制作的《home》启发齐柏林的高空电影梦,也敲醒一个小小凡夫的安逸梦。

每个人都能发挥他的独特影响力。卢贝松有、齐柏林有,你跟我都有。我看着飞机从婆罗洲的高空上飞跃,看着贪婪的油棕园取代离童年越走越远的绿色森林,触目惊心。当时,我并不知道为何从吉隆坡到美里的往返飞机,以及从吉隆坡到民都鲁的飞行,为何會强忍疲惫,却依然坚持按下快门。我想,應該是眼下一切所呈現的体无完肤,引發自覺。我无法想象身患恶疾大地母亲的痛……然而,更害怕的是,我们会留下些什么给下一代?一個支離破碎的地球?然后攤開雙手,thats' it , this is the world I am going to present to you, my dear.

IMG_0932.jpg

我們有很多的油棕園和開墾地,越來越少的綠地(左下:美里上空,右下:民都魯上空)

IMG_0986a.jpg IMG_1004bintulu.jpg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IMG_4201a.jpg

多年前那个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,拥有什么的凡夫,到现在还是凡夫一名。不过却是个活在当下的快乐凡夫。前几天惊艳地发现一本好书--《6+9》,还从书中 专家提供的性格测试中,重新评估个性和适合的职业。原来我是“激励高手”。激励高手的特质是精力充沛、热诚、迷人、想象力丰富、即兴看见事物的可能性、自然随机、对重复容易感到无聊、喜欢解决他人的问题、催化剂、行销者、有语言天分。

如果有人问我,在慈济工作多年,成长最大的是什么?

答案是继续成长,智识沉稳的持续成长。

熟悉我的人都知道,我玩心重,吊儿郎当流浪似地活了好多年,似乎不是一个能停下来乖乖过日子的怪小孩,总爱不按牌乱出牌,随心所欲太甚。

当初会回流慈济志业体,只有一个单纯的念:想当个能让自己喜爱的好人。而我深信慈济独特的“修行(大家都是来“修”剪“行”为的有心者)”环境会是一道催化剂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位台湾师姑分享在医院志工的感悟。“很多人在还来不及认识自己,了解自己,就已经往生了。”无独有偶,同一天,我又看到另一段文字,大爱台主播倪銘均分享:“我们不用害怕生命会結束,我们要担心的是生命从来沒有开始过。”

一辈子从开始到结束,庸庸碌碌,能认识自己的机会有很多,却总是要等到病痛缠身,才开始去了解和认识生命。我一直很喜欢《潜水钟与蝴蝶》作者的深刻感概:难道非要有一道不幸的光,才能照亮我真正的本质吗?

后来才发现,我们没办法去改变别人,只能多去学习修改习气,改变人生。在医院看到一位25岁的马来女生。她遇上严重车祸,下半身失去知觉,在ICU待了8天后,才刚出移到普通病房,开始三天的物理治疗。女生的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,边笑边做手部复建。她淡淡的描述车祸过的未来人生,眼睛有着自信的光,乐观的让我有点心痛。

在医院绕了一圈又一圈,透过别人的人生,走自己的人生。人生路,很长又很短,至少要去尝试好好为自己活着。
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5823a.jpg

《无量义经》“微渧先堕,以淹欲尘”意喻佛法如朝露,可洗涤避免人心习气尘埃的浮动 。每天都要提醒自身--微渧先堕,以淹欲尘,防非止恶,不让小恶小欲望堆积成顽固污迹,而后得花上更多时间清理洗涤。

上人在《2009年钠履足迹秋之卷》中以精辟言辞提醒何谓“真空妙有”--空过人生,则时间过去,自然“真空”;反之,扎扎实实地善用时间,每一秒、每一个转念,无不都是“妙有”。

近来进行严厉的改变习惯计划,然,也因为对自身有要求,导致身心无法好好协调,开始感觉身体“稍有微言”。心走太快,而身体赶不上心的速度,无法预期完成预定目标的烦躁也开始跑到脸上,影响周遭。好在清晨晨读上人好话、静思沉淀,学习放缓脚步,开始享受身心平衡成长的每个过程。

事分缓急,记录下所有急需完成的事项,再找方法对应,而不是日日都依循同样的标准。心急之际,宁愿看场好电影,避免划地自缚。在百般震撼中看完《Pianist》后,久久不能自己,忽然深刻体悟何为幸福。

故事取才自波兰犹太钢琴作曲家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传,讲述他如何在二战的纳粹魔掌中,透过热爱的音乐存活至战争结束。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掉,却张大嘴巴,震撼无比,看完整出戏,我觉得心已经掉在地上,失去了所有的知觉。竟然有人能在死亡密布的牢笼中,精神正常的苟活下来,让我惭愧不已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4181a.jpg

“我想起一首郑源的歌,真情暖人间,……”她唱起了歌,声音清朗舒服地,和她左手臂内的“声音”刺青相映成趣。“在我最需要帮忙的时候,你们来,所以感觉人间真的有温情。”眼前满身红痒的18岁的中国女孩,带点害羞的表达感恩。扣留营官员说她精神不正常,不正常的思想却懂得感恩,委实比一些假情假意的正常人来得让人感怀。

还有一对一起被扣留的印度父子,当志工把准备好的橙送到两父子的手上后,我看到孩子和父亲满脸欢喜地把橙珍惜的包在小孩的T-shirt里,父子两人对两粒橙的珍惜和欢喜。只是一粒橙,却能在被扣留的艰难分秒中,带来小小的欢喜。
 
回想起每一次的志工服务,都有满满的感动在心头。

常常听别人骂我们傻,吃自己的饭,做别人的事,是不是脑袋有问题……也许,家里的姨妈姑姐都会在背后指点不齿。直到母亲被诊断罹患癌症后,冷静的安排一切后,小叔母忍不住说:幸好你有做慈济, ……。

证严上人总是提醒弟子们,做慈济要学习付出无所求。哪有可能!曾抱着付出有所求的妄念,一次以慈青身份回台时,收到上人亲手送的香包,一望之下,冷汗直冒……香包上豆大的“无所求”,触目惊心地与我全身的欲望细胞在两相对望着。

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