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统一集团总裁林苍生先生曾在《随便想想》一书中,写过“内在净土”。他建议大家在心里塑造一个自己的内在净土。方法很是简单,只要试着在脑中描绘你去过的,风景最美的地方,让它成为你最喜爱的秘密净土。林先生也说,如果你已经观想清楚内在净土的风景,还可以找一处现实中的“小净土”,随时回到自己心灵的家。
谈到心灵的故乡,每一个国家,每一个分支联络共修会的慈济人,都有一个心灵的家。那是一个随时可以静思、沉淀、思想交流……的地方。曾在医院,遇上一位到访过马六甲慈济园区的马来癌症病人。她如此诠释马六甲静思堂:“我一走进哪里,心灵自然就安定下来……那是个好地方。”
静思堂的确是个好地方,它是林苍生先生字里行间活脱脱走出来的现实“小净土”。至少,对我而言,马六甲静思堂,的确是我心灵的家。喜欢赤脚踩在静思草场的青青草地上,感受地毯似的触觉,以及和大自然的亲密联系。心血来潮时,会施展我独门脚趾功,自在的拔起恼人的草,一个转圈,小草儿已经连根拔起,对受过严重创伤的右边大脚趾而言,是最好的复建。偶尔忍不住青草的绿色诱惑,干脆就躺在草地上,看着蓝天白云在上头,匆忙赶时间的踪迹,地上的人儿,仿佛停顿在时间的隙缝里,舒服地不想移动。有时志工早会完毕后,会捧着我的小米小小米粥,透着热气,俯视一片绿,吃着一顿温暖的早晨,脚趾轻踩在朝露上,总忍不住满足地呼吸着。当然,清晨带着孩子越过静思草场赶着上学的年轻爸爸妈妈们,总见怪不怪的看着一抹蹲跪在草地上,拿着镜头,几乎要亲吻小草儿,正努力捕捉朝露或是小生命的身影。
图解:静思堂前的花卉中,小生命在努力的生活着
忙碌的时候,总会想起躲进静思书轩里,在浩瀚的书海,前人的智慧里,品一杯茶香的静谧。每天最熟悉的心灵空间,想怕就是咚的一声,什么都不想,就安心以大字形躺下休息的寮房,躺下时,总忍不住伸伸懒腰,啊……就是这种感觉,人生平凡亦美丽。木质的地板上,有古朴的宁静和安宁,催我安心,在短短午餐前后的半个小时补眠。最重要的是,静思堂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心灵法粮,很多的挫折和磨难,习气和姿态,会在悄悄地在时间转运中,或是超越或是转化,或是放下或是改变。贪婪的人性,学习从拼命在佛前求,转而付出无所求。放下的怡然自得,让心灵的平静频率,绽放出微笑,就如林苍生先生所言,微笑,绽放着朵朵心灵的莲花。
于是乎,静思堂,犹如我在心灵"山上云间处"修行的净土,每一次的短暂离开,都仿佛在“下山”,重新走入滚滚红尘中。以前心眼未开,也就无法看见净土的价值,总忙不疾地想逃开。 在山上“修”剪“行”为一久,总难免被那份山间的大气魄所潜移默化,多少沾点灵气。因缘聚会不得不下山的时候,还真舍不得离去。这次要“下山”去参与老友的婚礼,临阵脱逃的sms写了又擦,最后不舍得让老友们失望,还是拖着脚步,拼命说服自己,走啦走啦!
一天里至少有8个小时,忙碌在小净土中辛勤活动,充实着内在的净土,回到宿舍这另一片小净土,不是睡觉,就是看书。我有一柜子的好书,等着忙里偷闲的青睐。躺在从麻坡环保回来的舒服沙发床上,看着一本本充满智慧的好书。从星野道夫孩子般诗意的摄影文学,到柳时和浪漫中满载拈花微笑意味的知性旅程,指尖再翻转上 证严上人、洪兰、赖声川、李开复、泰戈尔、Ken Robinson、塩见直纪、Thom Hartmann……严选的书籍间,禅意飘香,生命也因为小净土的难得宁静,而清醒、干净,总忍不住露出傻傻的笑……知足地在忙碌间,偷一片刻的闲情。
每一个张开眼睛的清晨,每一个忙碌间的停顿点,只有一个念头,会在脑中的旗杆上,徐徐升起--我是全天下最幸福,最幸运的女生。就这样,傻傻的我,在寂静的里外净土中,精灵般的忙碌着,再忙再累也总不以为苦,这不就是幸福吗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