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最近看过一篇励志文章,里面有几个问题,“如果若干年后,您事业或志业有成闻名于世,Time 杂志来访问时,您最希望人们如何形容您?”
不用等Time 杂志来访问我,我已经得到最好的答案。
王文华在《life 2.0 我的乐活人生》里有一篇文章“红孩儿”,值得推荐。
他说Tom Cruise 的《Jerry Maguire》是部好戏,它传述:每一个人在职场和爱情中,都在寻找“被启发”的感觉。戏里小会计女主角被男主角的公司改革万言书给启发,尽管男主角被公司开除,众叛亲离,连未婚妻也抛弃他,只有女主角愿意跟他出去创业。面对姐姐的不谅解,女主角说:“你应该读读他的万言书,我是会计,连我都被启发了!”
被启发是种什么感觉?王文华说:“是看到了某个人、事、物、景、甚至虚构的小说,电影,其中呈现出的某种行为、价值、情境,让你感动至深、热血沸腾。你惊叹:哇!原来人生可以是这样!原来那里还有亮光!于是你觉得有为者应若是,用行动去模仿。”
当然,在生活中,我们被启发所发出的“哇”,远不如失意时拉长的“唉”。
文章中提及英国的红色产品“Product Red”,创办者是爱尔兰籍摇滚天团U2的主唱Bono。Bono号召苹果电脑、Motorola、American Express、Armani、Converse、Gap等名牌,各自推出Red Product,并把部分利润,捐给非洲对抗爱滋病的基金。
广告文案给王文华很大的“哇!”,透过他平实幽默中见精湛的文字,我也连连哇了起来。“INSPIRED”,看出独特之处吗?那这么看吧--“INSPI(RED)”。还有,Do the right thing, 现在是Do the Red Thing,取其谐音,印象深刻吗?对我,是的。
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还有一段: “谁的心愿意长茧?谁不渴望被感动?谁不希望感动像一场车祸,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,把我们的悲观撞个四脚朝天?”
我勤写,是因为在自己的字里行间,或摄影作品中;除了检视、忏悔、提醒……也有启发,是的,我常从书中、人与人的谈话之间、更甚至,在自己撰写的文章中,一再的被启发,重新refresh,精神抖擞的继续快乐生活着。
摄影班的旧学员淑娟说“我喜欢你的照片,因为你是用心灵来拍的。”
老朋友Teo则说“虽然我不常来你的blog看,可是,每一次看,I feel so good。虽然最近生活不顺遂,可是读里面的文章和照片,Cheer me up。”
我跟淑娟并不熟悉,所以听淑娟如此说,我的心很激动,为有人欣赏我的用心而感动,就像找到知音人般心灵激荡着。看到Teo的sms,是欣慰,如果几张照片和文章,能让他在烦躁中得到和平,是多么让我感动的一件事。
上一回的摄影班出外影时,有一位旧学员问我。“为什么你的文笔这么好。”老实说,我吓了一大跳。因为他很认真的说要问我一个冒昧的问题。其实,当下我非常的感动,因为他很认真在读,他的comments是,可不可以请你不要写那么悲的文章(我把妈妈罹患癌症,心里的起伏,都系数写出),读了,会感觉很沉重。
我笑了,忘记如何回答。不过我记得心里的答案—Life no doubt is very beautiful for me,可是不要忘记悲苦其实也是生活的一部分,没有悲苦,如何凸显喜乐?
写和拍,是我对自我成长的见证。我清楚了解没有毅力是如何重复的打倒我。所以,勤写和勤拍不是为做而做,而是为培养好习惯而进行。只是,我从来不知道,这些粗燥的作品分享,是如何让别人的眼睛和心灵也起些小小涟漪。
记得最近看过一篇励志文章,里面有几个问题,“你希望在若干年后事业或志业有成而闻名于世,Time 杂志来访问您时,你最希望人们如何形容你?”
不用等Time 杂志来访问我,我已经得到最好的答案。
我一直都希望这么说,感谢所有有缘看到作品的朋友们,我们相互支持着,不断彼此启发,在漫长的人生路上,必越走越轻安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