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微物之神》說的是印度一個小村莊,一對異卵雙胞胎兄妹艾斯沙(Estha)和瑞海兒(Rahel)的經歷和觀察,帶出他們的媽媽阿慕和家裡長工,份屬賤民階級的維魯沙,一段帶著悲劇色彩的禁忌之愛。

作者阿蘭達蒂.洛伊用微乎其微的小事物,如外在的“一隻死在花蕊中的蜜蜂”,“放蕩的果蠅”,“磚墻上生出的綠苔”,乃至內在的“茶色心智”,“住在裡面那隻對過往噴出鎮定劑的不安的章魚”等翻轉腦袋的微不足道……精彩的描繪出了小村莊裡的,帶著禁忌而缺憾的愛恨情仇。

記得跟著大愛台王俊富老師在進行《華人本事》記錄片的拍攝時,老師曾提醒身為媒體工作者的我們:

“平時多鍛煉觀察力,到每一個地方,都學著感受周遭的氛圍、氣味、聽到的、看到的、其他人在談論什麼……”

“作為媒體工作者,要善用五官,好好去觀察,抓重點,把故事放在對的脈絡下鋪陳。”

我也很喜歡觀察,閒暇時,也愛把在志工服務過程中的觀察和感受,描繪一二。然而,洛伊的觀察力和背景知識的豐富,在我一開始翻閱時,就不斷的令我的驚艷,像海浪一樣,在蔚藍的海岸邊,不斷的持續在腦袋裡拍打著。

洛伊描繪瑞海兒的表姐蘇菲默爾的喪禮上的形容,至今還讓我感覺蘇菲默爾正在我的腦袋裡翻跟斗,顛覆我的枯燥而貧乏的南洋想像:

瑞海兒注意到蘇菲默爾醒來參加她自己的喪禮。她讓瑞海兒看兩樣東西。第一樣東西是黃色教堂剛剛上漆的高圓頂,……另一樣是那隻讓瑞孩兒後來尖叫的蝙蝠寶寶……在小蝙蝠飛入天空,變成一架噴射機,……只有瑞海兒注意到蘇菲默爾在棺材裡秘密地翻跟斗。pg 7

讀到最後,我知道我能收穫的,只是簡單的片面印象,因為對背景知識的匱乏,我無法如其他有學術背景的讀者一般,讀出了“敘利亞正教的資產階級家族”,“男性沙文主義”,“親英情結”,就像我不知道“微神”是一個對國家神話、種族中心主義這樽“大神”的隱性諷刺,抑或是作者想透過此書表達的“非暴力主義”,抱歉,我還feel 不到啊。

而我這個凡夫,終究還是感受到了《微物之神》的細緻美學,它打開了另一扇門,讓我窺見,原來,當你備有充足的學識,它可以打開其他千千萬萬個腦袋,進而激發了一些,我希望是好事的火花。

這是一本用文字鋪陳精彩畫面的好書,難怪曾寫電影劇本的作者不願賣出電影版權,因為這些美麗的微不足道,只活在每一個精彩的想像中,不容褻瀆。

arrow
arrow

    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