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0711_YSL01_2_002.JPG

臺灣知名建築教育者漢寶德先生,一直積極在台灣談美,從著作《漢寶德談美》,《談美感》得到迴響後,他也希望從僅談美,不如起而行,培養普羅大眾,讓大家了解如何培養美感,落實生活美學。

要如何培養美感?漢先生說:“多看美麗的東西。”答案雖然簡單,但到底什麼是美的東西?怎樣才能經常看到它們?

雖然民間單位透過社會教育著手,積極透過博物館,演藝廳等單位,或是提供講座,透過美的經典推廣,固然是重要的起步,但仍然不足。漢先生為回應讀者對美感培養的需要,因而書寫此系列,他舉例說明,透過比較法談美,以美是形狀、色彩、質感、裝飾這四個元素的影響,來加以說明。漢先生也以此書拋磚引玉,期待能帶動更多有志之人,多寫可推廣美感的教本,期待讓民眾於生活中提升美感素養。

攝影師無法擺脫美,終其一生,似乎跟美,就注定相互依附,相依相生。公園裡,一道柔光,照落在紅青黃不一的葉片間,二十四歲的我,抬頭一開,美,從此進駐心頭,不肯離去。二十多歲才看見美,開始追求美,十多年過去,儘管被稱為攝影師,但對於何謂美,我仍然覺得懂得太少,太膚淺,但何謂美?要如何培養美感,依然是朦朧的,不知所以然的。

常常聽到為少兒所設計的美學教育,卻鮮少有為成人設計的美學教材。難免期待有人為我們這類站在藝術品,美的東西前,期待有能拉近距離的教材或是師長,引領我們走進藝術家的美感世界中,有所啟發。

難得有一本好書,一個有心推動的學者,然而對一介凡夫如我,根本還處於入門階段,加上身處南洋,多元文化的混雜,很多漢先生提起的美的東西,對我來說,總多少有些距離。儘管如此,誠如漢先生所說,要是沒有條件,又要以自修方式養成美感,那有志進入美感世界的朋友,定要調整心態,下定決心,培養學習意志,畢竟培養美感就如語言一樣,若是自小從環境中學習,自然就養成有美感的眼,而後天者,則一定要有意志,不斷堅持提升。

除了要以堅定的意志,持續在後天不斷加強美感外,還有一個對我而言,很重要的提醒:清潔是美感的真正初階。在生活中排除髒亂,養成習慣,自然就能透過清潔整齊的環境,沉澱心思,擦亮心鏡。漢先生說對清潔的要求越高,越能進入精神的領域,就如日本人和荷蘭人,要求生活環境中一塵不染,本身有高度的精神意義。清潔和整齊(簡單)並存,就已經自強身上升到美感的領域了。

對一個邋遢的攝影師,這不啻是個最好的提醒。從儀容到環境,如果都能保持清潔整齊,怎會不離美更近一步呢?

透過漢先生的引導及說明,你將學習將美,落實生活。美,本該生活化,又怎能讓柴米油鹽醬醋茶給淹沒,以至於忘記你並不是黃臉婆,仍然可以從生活中養出美感,讓美綻放,成為獨具風情的有美感之人。

#好書介紹

arrow
arrow

    yongsiew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